先進本草醫學的傳播者

臺灣中西醫合作 共同控制新冠病毒之疫情(COVID-19) 評析(一)

文/林宜信(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2022年台灣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對抗 Omicron疫情改採共存防疫政策

 確診案例逐漸爆增,面對2022年5月起每天數萬確診案例之情勢,中西醫合作共同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成了重要防疫手段。己通過緊急授權(EUA)臨時藥證的「清冠一號」得到防疫物資的身份,指揮中心也同意由防疫公費給付,「清冠一號」等中醫藥方立即成了熱門產品,臺灣中西醫合作共同對抗新冠病毒(COVID19)寫下歷史新頁,但也引發熱烈討論。
 當前臺灣民眾之防疫模式係以「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淨冠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靜思本草飲」(慈濟醫院)等方藥治療輕症。中重症就由各大醫院中醫師以中西醫共治處理。
 衛福部核可的「清冠一號」其仿單記載:「適應症為外感時疫,效能為宣肺解表、清熱解毒、寬胸化痰、和胃降氣」。中醫藥司對外說明:「此為中醫的適應症,得由中醫師依法定職責,及專業診療(含遠距醫療)後提供符合適應症之病患使用。」至於出現上述藥方供貨不足現象,衛福部中醫藥司表示:「正積極會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及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啓動危機處理機制,解決『清冠一號』的產能增加與供需不均的問題。此外,也有數家藥廠提出EUA案正在申請中,可預期中藥廠產能將再擴大共同對抗新冠病毒」。

「清冠一號」得由防疫公費支應 引起一些討論

筆者提供如下淺見謹供同道卓参:

  1. 中醫診斷之疫癘(外感時疫)其臨床表現之同質性較高,根據中醫發展史記載:「三年一小疫、五年一大疫。歷史上防疫作為,早已採取公衛手段防疫,大鍋煮固定配方(方劑)廣泛供應不特定染疫民眾,歷朝歷代中醫典籍及相關史冊多有記載。這與中醫師診療常規(辨證論治)並不違背。
  2. 依台灣2300萬人口之20%染疫計算,預計將有有300~400萬(含黑數)之國人染疫。面對短期爆增的病患,較難對每位病患都進行完整的中醫診療方式(辨證論治)。而中醫師一對一,面對面的診治方式(把脈/舌診等)在嚴峻的疫情中,也會讓醫護同仁增加風險。
  3. 由當代中醫藥專家所擬之藥方,經政府權責機關緊急授權後,交給合格中藥廠委託製造,以因應短期爆發的疫情以大量供應病患,爭取防疫時效及成效,也是有為政府該做的事。這些藥方使用經驗也豐富了中醫。

 採納疫癘(瘟疫)臨床表現同質性高的特性,經由專家共識法,加以大分類議定專方,並取得政府緊急授權。其後,再經中醫師依專業給予,應屬可行之防疫作為。衛福部及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通過納入8700位中醫師得以「清冠一號」等藥方,一起對抗新冠病毒疫病為害病患之減災工程。這是一種權宜,也創造了歷史新頁,應予肯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