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本草醫學的傳播者

中西醫整合開花結果 蘇奕彰所長建構中醫科學教育系統

文/許志緯
圖/曾琬筑

 近2年,全球受疫情重創,數以億計的生命、經濟與生存環境受到威脅,也帶給全球醫學界沉重的挑戰。當世界充斥大量混亂與恐懼之際, 「清冠一號」以「Taiwan Can Help」的使命精神,迅速走入國際數十個國家,並取得亮眼的防治成效。「清冠一號」成為國際媒體與健康產業關注的焦點,同時也讓這個台灣之光從國外紅回國內。
 然而,在大家拍手叫好的同時,研發臺灣「清冠一號」的總舵主–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卻認為, 「清冠」系列的問世是自然的,建構起中醫科學教育系統才是任重道遠。

醫療變醫學 需有清楚的科學結構

 蘇奕彰所長在擔任所長前,即花許多時間和心思在教育上。蘇所長認為中醫很重要的發展是學術,而學術教育除了培育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攻頂、解決現有的困境。「現代醫學」握有大量的資源並受全球醫學界關注,而「中醫學」只有台灣和大陸有正規系統,因此,有些困境只能自己解決。
 現代醫學的教育上,每位醫學生需用4 年時間來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人文醫學(若加上通識及全人教育內涵要6 年),讓未來面對病患時能有假設的素養和檢測的方法,以推論出更精確的診斷,減少患者犧牲,而非沒根據的猜測,這才是屬於科學的「醫學」。

有假設有推論 方能出於藍更勝藍

 學生跟隨老師看診,若只是依樣畫葫蘆,能力很難超越老師。唯有教導學生思考病因差異、病理診斷之假設預估、用藥原理,建立學生發現問題與假設、推論和修正的能力,才能解決更多臨床問題並更勝於藍。
 假設與推論的能力是須在科學系統中學習,期刊論文經長時間累積後成為教課書,裡面的科學就是共識,如同物理學、力學等都有基本的假設,而不會分你的我的。中醫也是如此。
 須有清楚的科學內涵,談體質、氣血、臟腑等都須清楚的假設,臨床看病都建立在此基礎上,經過診察、診斷、然後得到結果。

建構中醫科學教育 橋接中西醫學

 蘇奕彰所長表示以往的教育欠缺科學思維與科學養成過程,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應教導學生從龐大複雜的資料取得精華。好比讓10 位優秀的醫生來教導學生,學生就能吸收10 種不同的經驗精華。這就是中醫或現代醫學專科分科教育的精神。
 目前中醫學系的教育內容已涵蓋完整的現代醫學的核心課程,經過高等教育畢業養成的中醫師都明白且會利用現代醫學的知識資訊,在和西醫師合作橋接上並沒有困難。相對困難的是現代醫學培育出來的醫師不懂中醫藥,所以須有能讓彼此對話交流的平台。譬如中華醫藥促進基金會舉辦的中西醫的對話論壇,5 年來有200 多位中西醫師參與,大家通過同一主題,中西醫各談各自的想法、優點、弱點,經引言、評論、討論後彼此就能互相了解,這些都是中西醫互相了解的基礎。
 蘇奕彰所長說,30 多年來,特別感謝很多中西醫的前輩、老師,無論是嘗試錯誤或創新發現的過程都很願意讓我們學習。任何一個學科、學門要發展都須要一代一代互相提攜、傳承。我們也想向大眾證明,這樣的科學教育建構,是可以在產業上產生成果, 「清冠一號」僅是一個驗證的過程,而這驗證的過程不是只有我能做的,這是中醫藥的優勢,只要專注投入的團隊都可以達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