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本草醫學的傳播者

《中醫藥健康照顧白皮書》市長定方向 秘書長整合 衛生局主責 議員合力支持

中醫藥健康照顧白皮書採訪團隊/金麗萍、許 志緯、曾琬筑 攝影/鄭清影 繪圖/游家梅

中醫藥政策牛肉 讓民眾看到吃到

本報獨家

專訪台北市議員李彥秀、許淑華、張文潔、郭昭巖(依採訪順序)
中醫藥健康照顧白皮書採訪團隊/金麗萍、許志緯、曾琬筑 攝影/鄭清影 繪圖/游家梅
 蔣萬安市長於競選期間與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簽署「台北市民健康照護白皮書─中醫篇」,如何落實競選牛肉?備受中醫藥及民眾關切;在此,民意代表扮演重要的監督角色。本刊特提出關鍵議題,專訪長期關心中醫藥事務發展、甫當選的第14屆台北市議員李彥秀、張文潔、許淑華、郭昭巖,作為台北市議會4月開議前的會前暖身。

  • 蔣萬安市長於競選期間,與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簽署合作,未來將共同發表「台北市民健康照護白皮書─中醫篇」;其內容,強化與中醫藥界溝通,位居首要之務。請問:真正落實中醫藥照護民眾,您認為,在市府團隊內,是否應納入中醫藥代表,以利白皮書的內容得以徹底推動落實?
  • 根據「台北市民健康照護白皮書─中醫篇」內容,業務性質分屬市府不同單位負責,若要順利推動執行,是否應提高中醫藥代表參與市府業務的層級,以利對內進行跨部門協調、對外整合中醫藥各領域代表?
  • 您認為,目前市府醫療資源配置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重西醫、西藥輕中醫、中藥的情況?可以如何漸進調整?
台北市議員李彥秀

副市長督導運作 援發展委員會模式

 蔣萬安應該是歷屆以來最了解中醫藥發展的市長。當時,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我和他共同參與推動中醫藥發展法;這部分,在國民黨黨團內,應該是我和蔣萬安市長著墨最多。大家也看到在選舉期間,他數度到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與中醫師面對面深談,並簽署「台北市民健康照顧白皮書─中醫篇」,說明他支持中醫藥的方向十分明確。

中西醫整合 引領趨勢

 中醫藥發展至今,已突顯中西醫具有強烈的互補性。近來,中醫藥在預防醫療上的表現,已開始引領趨勢;再加上清冠一號揚名國際;有些西醫覺得棘手的疾病,中醫中藥的治療,反倒是遊刃有餘;未來,台北市政府在推動醫療健康照護的政策上,應可採中西醫整合的模式進行。
 通常,中央政策的執行速度較慢;在地方上,若藉由擴大執行面,可以讓民眾感受中西醫整合的優勢及益處,將有助於中央加快修法速度。而台北市向來在全國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一旦白皮書政策落實成功,可望進一步帶動北北基桃跟進改變。

設置專責機構 難以一步到位

 至於推動模式,是否由具有中醫藥背景的人擔任市府特定職務?或是成立中醫專責機構如中醫科?我認為,很多事都不是一步到位;4月份台北市議會開議之後,我們可以就如何落實中醫藥白皮書進行研議,和市府進一步討論。基本上,在市府內,設置專責機構,將涉及預算人事,在市議會內,會面對許多角力。或許,可以參考20多年前,客家事務委員會在台北市政府成立的經驗,以成立一個臨時性編制組織如發展委員會開始,可考慮組成中醫藥發展委員,納入中醫藥代表,由副市長進行督導,漸進式地朝專責機構的方向推進,這已邁出很大的一步。

醫界便當會 密切溝通、建立共識

 推動中醫藥政策白皮書,不能只有一個互動平台。除了由台北市政府、市議員、以及中醫藥界共同建立的市政府政策溝通平台;另外,中醫藥界可以參考醫療界的便當會;現在,醫療界每個月分區定期辦理午間便當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醫療界的午間便當會,固定邀請衛福部、立法委員、市議員參與。我建議,中醫藥界也可以建立一個類似的互動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針對這一、兩個月衛環委員會通過的重要議題,健保相關措施如健保點數調整、健保資源分配等問題,進行討論;藉由密切的溝通協調,達到政策落實的目的。

剪裁政策歧見 溝通、溝通、再溝通

 至於中西醫資源配置合理性的問題,蔣萬安作為一個行政首長,就是要確定方向;每一個政策形成,不可避免存在歧見;所以,需要一個醞釀的過程。我舉醫藥分業的實際案例說明,當時,在推動過程中,醫界非常反彈;但是,當站在病人的權益思考,形成政策後,就是不斷地溝通說明,最後,落實執行。現在,醫藥分業,民眾到藥局取藥,藉由藥師,民眾可以獲得更多用藥的相關知識;醫生,則可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治療。
 垃圾不落地,也是一例。當年,推動台北市垃圾不落地,還要求民眾進行分類, 這都是難以想像的事。一般民眾習慣將垃圾丟在電線桿旁,由清潔人員收拾;怎麼能想像要一般民眾在家裡做好垃圾分類,還要花錢買垃圾袋;那時,引起台北市民很大的反彈;但是,當政策落定,就是溝通,官員、民意代表不斷和民眾進行溝通,持續舉辦100、200場的政策說明會。最後檢驗政策成敗,就是4年後的選舉。現在看來,不論是醫藥分業或是垃圾不落地,站在市民的立場來看,都是成功的。
 之前,中醫納入長照,也是不容易的事,舉辦了好幾場公聽會;各縣市的中醫師,不斷地和民眾溝通,讓民眾了解中醫在長照上可以提供的貢獻;民眾也回饋不同意見;結果,達成共識,中醫順利納入長照的服務範圍之內。
 中西醫之間,向來具有各自的堅持,就看行政首長的決定。行政首長將政策的優劣、利弊、得失,分析清楚,一旦決定,就要徹底執行;並且,承擔批評、反對的聲音,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

衛生局長就定位 快速確立工作時程

 建立平台推動落實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確有其必要性。針對這個平台的建置,第一個部分, 就是在衛生局;我們長期觀察,衛生局與西醫、西藥,還有基層醫療機構,互動較頻繁;反觀中醫藥的部分,則較少互動,我想這和公會的積極性有關;基層醫療單位、醫師公會,密切參與中央法規議題探討,和公部門、立法部門的溝通,也較頻繁。

中醫藥能見度提升 開始取得民眾認同

 但是,最近十年,中醫藥開始崛起,力道增強,也開始參與相關法令修訂,各方看到中醫藥的進步,有中醫的學位、執照,取得民眾對中醫藥的認同。但是,這還不夠,畢竟,西醫仍是主流,這部分,就是我們要繼續努力之處。
 中醫藥已走出自己的特色。新冠病毒之後,清冠一號已廣為大家接受,而民眾身體保養、溫補, 也是以中醫藥為主。現在,我和中醫師公會合作,邀請中醫師到地方服務,以中醫諮詢的方式和里長合作,這個中醫諮詢服務頗受好評;甚至,目前,還有一些中醫診所結合AI技術,進行十二經絡檢測,並向民眾解釋檢測結果,發揮預防重於治療的效益。

主責行政的副局長 理應熟悉中醫藥

 至於如何落實蔣萬安的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衛生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局長人選仍尊重蔣萬安市長;至於副市長,目前,衛生局有兩位副局長,一位負責醫療,另一位則專責於行政事務,我認為,主責行政的副局長,應該熟悉中醫,負責將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的推動平台建置起來。
 所以,應該先從副局長開始。至於,是不是有一個專責機構如中醫科,因涉及人事編制,非常複雜;而且,我認為,有時政府管的越少越好,成立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就每天管理你,不利於中醫藥發展。但法令的方向,卻要抓的精準;任何與中醫藥相關的法令訂定, 一定要有中醫代表出席,甚至給予積極表達意見的機會,以利修法完備,建立可操作性;事實上,中醫藥應建立自我管理的機制,透過公會約束會員;而不是由政府管,使他們陷入被綁手綁腳的困境。
 由副局長建立主責的推動平台,應和中醫師定期開會,針對他們的困境,不論是政策或者實務上的困境如用藥等等,在這座平台上,市府可以和公會不定期的互動、聯繫。

公會極大化 建立代表性

 在此,建議所有的中醫診所盡量加入公會,集結公會的力量,讓這個公會極大化;基層醫師診所就是讓母數極大化,因為,加入公會的診所越多,會員越多,公會的代表性就越強,談判空間就越大,力量也就越大。公會是和政府溝通的主要窗口;前來和政府互動的公會代表,必須具有多元性,不應是固定的代表,因為固定代表,恐無法反應全部會員的聲音。
 事實上,地方民意代表也是很重要的媒介。透過我們在里民間舉辦的中醫諮詢服務,對中醫而言,也是一種推廣;另外,我們也透過質詢, 將相關法令訂定的更完善。部份官員具有本位主義,各具立場;所以,法規修改的方向,往往呈現平行線的狀況,沒有交集;經由民代居間協調,有助於拉近距離,建立共識。
 既然,蔣萬安市長提出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就應該徹底落實,並提出執行期限,如一年內,可以完成哪些工作,達到什麼樣的進程。我認為,蔣萬安市長的衛生局長人選就定位後,就應該和公會召開會議,訂定工作進程。

整合協調 秘書長扛起重任

 首先,由市長召集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推動執行會議,並將此案列管。接著,由秘書長進行跨部會協調,整合市政府內衛生局、社會局、教育局、民政局等一級單位,並責成衛生局主政;這樣的平台架構,才得以讓白皮書進入執行階段。正如中央,真正有心落實全民健康政策,行政院要出面督導,整合相關部會,而不是將它置於衛福部,如此,容易受限於平行單位溝通不易,而使計畫陷入窒礙難行的窘境。在中央,行政院的角色就是市府內負責政策執行的秘書長角色,也是循序推進中醫藥政策白皮書的重要角色。

台北市議員張文潔

中醫藥照護市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競選期間,蔣萬安市長和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共同推出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現在,最重要的是:蔣市長將如何落實他的選舉政見?落實白皮書,就需要一個機制。我現在的疑問是:在台北市政府內,是不是有熟悉中醫藥的人才?可以和台北市議會、中醫藥產業界建立一個平台,共同推動政策白皮書。

選舉政見 重要的是:如何落實?

 蔣萬安市長願意在選舉期間提出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表示他希望在中醫藥領域用心著墨;如此,在機制內當然需要中醫藥專業人才,方能真正落實他的想法。
 蔣萬安的中醫藥團隊,在市府組織架構裡,該擺在什麼樣的位置?這個位置,必須要能主導整個政策方向;如果,只是將中醫藥專業人才放在「顧問」角色,很難施展執行力道;而不論這個位置是「副局長」,甚至「局長」,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中醫藥展現服務市民的實力,將中醫藥產業帶到市民的生活中,使得市民健康生活環境,因為有中醫藥而更好。

落實白皮書 需適才適所

 如果,只是在選舉期間,推出一份白皮書計畫,卻將計畫執行的關鍵角色中醫藥人才置於「顧問」的角色,可預見它不過就是一個選舉政見,卻難以實現,這部份我會進行監督。
 審視蔣萬安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的內容,涉及多個局處單位,包括衛生局、社會局、民政局、教育局,也有資訊處;所以,主導政策落實的中醫藥人才,在市府組織內所處的位階,還真不能低呢?否則,局處之間,因屬平行單位,誰來進行溝通協調?我一直強調,落實相關政策,就要給出一個適當的位置,且必須是重要主管的位置。

相關中醫藥業務 現屬食藥科管理

 現在,根據市政府的組織架構,中醫藥的權管機關在衛生局;但不像中央政府,在衛福部下設有專責單位:中醫藥司;目前,市府衛生局下設有疾病管制科、食藥科、醫事科、健康管理科、長照科、稽查科、心理科、檢驗科等單位,並沒有一個中醫藥專責的科室,相關業務由食藥科進行管理。
 對於市府而言,未來,要成立中醫藥主責單位並不容易;因為,組織編制涉及人口結構以及相關預算和人事問題。

市民強烈需求 生病常捨西醫就中醫

 但在台北市,中醫藥具有強烈需求。在市民的生活周遭中,有許多中醫診所,深受市民信賴;可以說,民眾對於中醫藥有強烈需求;市民朋友生病,並不一定會選擇西醫,很有可能會因中醫藥治根的醫療特性,同時,中藥的溫和屬性、副作用低等優勢,而就中醫。
 在這樣強烈的需求環境中,藉由市府重用中醫藥人才,建立一個讓中醫藥可以更上一層樓的環境,豈不是更好?在中醫藥的各個領域,都有中醫藥專業長才在市府組織架構內;如此,才能以中醫藥的醫療優勢,造福市民朋友。

需求大預算小 資源配置不成比例

 目前,市府在醫療資源分配上,中醫藥處於明顯弱勢。市府衛生局相關單位,絕大部份仍以西醫為主,中西醫之間,處於非常不平衡的狀況;對比市民朋友對中醫藥的需求,資源配置不成比例。市府提供給中醫藥的預算不足,中醫藥如何支援市政府,提供市民朋友更好的服務?所以,市府應提撥更多預算給中醫藥,藉此,協助中醫藥界有能力帶給市民朋友更好的照護。這部份也是白皮書的重點,我一定會加強監督,並提出要求。
 我真的希望蔣萬安的競選牛肉,是市民朋友可以看到,並且吃得到;如果,只是選前提出來,選後,卻對我們不理不睬,那不是一場空,形同騙局?我正是擔心一個市民朋友所期待的政策,最後以無疾而終收場,所以,才一再強調,我一定會強力監督,透過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達到照顧市民的目標。

連結同道 為中醫藥請命

 我從中醫藥界走出來,熟悉中醫藥環境,也自詡是中醫藥的女兒;日後,在市議會內,將結合對推動中醫藥有志一同的議員,盡力為中醫藥發聲;同時,也將在市議會內,爭取更多議員認同中醫藥;大家藉由議會的議事運作機制,共同解決中醫藥所面臨的困境。

台北市議員郭昭巖

疫後保健重中之重 中醫地方扮要角

 目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藉由兩個機制,參與市政府政策運作,一是台北市政府醫事審議委員會,另一則是台北市政府醫師懲戒委員會;在這兩個委員會內,西醫師、牙醫師、中醫師,各有代表參與;中醫師的代表就是目前的理事長林源泉;也就是說,透過這兩個委員會的運作,中醫藥的相關意見具有反應的管道。

落實白皮書 涉及市府多個單位

 另外,隸屬台北市政府的聯合醫院、以中醫醫療為主的昆明院區,在推展中醫藥相關業務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但坦白講,要落實萬安市長和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簽署的中醫藥健康照護白皮書,單靠這些是不夠的;這個白皮書的內容涉及許多層面,隸屬市府各個不同局處管理;目前,這兩個委員會的運作,只有一位代表、會議時間又有限,不足以做為政策落實溝通平台。

視力保健納教材?業務隸屬教育局

 舉例而言,白皮書內提到,孩子的視力保健,如何透過穴道按摩,減緩不適等,中醫師公會希望能納入教材,這部分就要和教育局好好的溝通研議。
 再者,台北市中醫公會希望成立全球中醫藥聯盟;這部分,單靠衛生局也不夠;如果,要成立一個全球醫藥交流重鎮,觀傳局和衛生局需要通力合作。以韓國為例,大家一想到醫美,就想到要去韓國;未來,是不是大家一想到中醫藥,就是台灣。中醫藥希望在國際間建立如此的品牌形象,就必須讓中醫藥走出去,讓世界看到台灣的中醫藥,這就需要結合觀光,就需要觀傳局。

打造全球醫藥交流重鎮 觀傳、產發聯手助攻

 我再舉個例子。在北投,有一座北投水美會館,同時也成立了溫泉交流協會。疫情前,每一年和日本的撞轎活動結合,為北投帶來大批的人潮和商機;過程中, 也介紹了台灣溫泉。我在議會質詢商圈振興發展時,時常向當時的台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長、現任全國商圈產業聯合會總會長周水美請益;他強調,能夠舉辦一場國際交流的活動,他們花了很多苦心;而能順利完成,是因為之前常主動和對方交流,先欣賞別人的好,過程中,也推展自己的好,進而達到行銷目標。
 以溫泉交流協會推廣台灣溫泉,來看打造台灣成為全球中醫知識交流的重鎮,就不只是觀傳局的事,產發局也有角色扮演。

社區關懷活動 連結社會、民政業務

 再來,談到社區關懷據點,則屬於社會局的業務;和社區關懷據點合作的有里辦公室、 也有社區發展協會,這部份涉及到民政局和區公所的協助。就我所知,關懷據點的課程在供餐之前,會安排一些健康保健課程,是由聯醫協助安排,有些會搭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系、教育系和社區結合的活動;這就需要和社會局、民政局坐下來談一談。
 疫後的健康保健,更是中醫藥可著力之處。這一次疫情,我也確診;確診後,, 兩、三個月,身體狀況不太好,很容易疲倦;我有很多朋友也是如此;我在防疫旅館時,就是吃清冠一號;當時,是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幫我診療,後來,他們還持續協助我調養身體。所以,我認為,後疫情時間,民眾的身體保健很重要,我擔任許多協會的理事長,不時舉辦親子教育、寒冬送暖等社區關懷活動;之前,我也舉辦過新移民活動;接下來,不只是新移民,我要舉辦婦女和家庭的生活保健,希望能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能和中醫師公會、聯醫合作,邀請中醫師來談後疫情時期,如何做好身體調養保健的講座;也可以穿插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活動如中藥肥皂的製作等。

強化多元族群對話 中醫更見親民形象

 事實上,這些活動不僅連結台北市政府相關局處,都有中醫師可著力之處;所以,不可少的是:中醫藥界的積極參與;並且,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多元化活動、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我同時也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顧問,在此,一定會積極協助。
 要推動落實中醫藥白皮書,不能單靠審議委員會和懲戒委員會。必須由市長交辦,衛生局作為主責單位。第一次開會由秘書長召開跨局處會議,將中醫師公會納入,如此,才能掌握中醫藥產業需求,並且,和中醫師公會配合。至於,是否成立一個專責單位,實無必要,恐有疊床架屋之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