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本草醫學的傳播者

【防疫清冠中藥】專訪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

從替代到整合清冠系列對全球中醫藥影響深遠

文/本草歐巴Win
圖/曾琬筑

從替代到整合清冠系列對全球中醫藥影響深遠

 時至今日,全球各地疫情不停歇,不斷變異的病毒,讓疫苗的保護力逐漸下降,每日確診人數仍以百萬為單位起跳,全球醫學界面臨艱鉅挑戰。
 2020年由台灣成功研發的抗疫中藥「清冠一號」至今效力絲毫不減,依然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不但協助50多個國家防治疫情,更為台灣打出一片新的外銷市場。2022年3月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臺灣清冠二號」也已研發完成,正朝申請藥證方向進行。
 對於「清冠」系列的問世,影響所及層層面面十分廣泛,其中常年被視為輔助醫學、替代醫學的中醫藥因此可改變「只能養生保健」的刻板印象,成為中醫藥發展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里程碑。本報主編許志緯特專訪研發「清冠」系列主持人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以下為專訪紀要。

本刊主編許志緯問:(以下簡稱「清冠一號」的定位在避免輕症轉重症, 「二號」訴求於降低重症死亡率,目前是否有規劃研發「清冠三號」?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答:(以下簡稱清冠一號」是用在無症狀感染者、輕症以及中等症狀患者。對於須積極供應氧氣的危重症、重症患者,研發團隊因應臨床需求而修正處方,產出「清冠二號」,它的目標是讓重症死亡率下降。
 至於「清冠三號」,確實已有規劃,它的目標在於改善染疫患者復原期的併發症,根據復健上的需求、臨床上的照護去研發,防止如肺纖維化等症狀惡化。若結果成熟, 「清冠三號」即可產生。

問:
「清冠二號」的劑型一樣是濃縮顆粒嗎?藥效會不會不如水煎劑?

答:
是濃縮顆粒。起初評估科學中藥的效力是不如水煎劑,但經測試發現用這種高品質管控的方式能讓科學中藥達到水煎劑的效價,不但國際上醫師們接受度高,使用上也很便利,使用患者年齡層不拘,重症患者可直接透過鼻胃管服用。雖然這次疫情迫使國際上使用中藥,但也證實中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故會持續用此劑型。

問:
若藥效堪比水煎劑, 價格是否會更高?

答:
理論上一定會。「清冠一號」無論在國內或外銷上的價格是比以往科學中藥高很多, 但這非常合理。以往的科中效力大不如水煎藥,站在病患的立場,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盡快康復健康,最為重要。藥的本質就是提供良好的治療成效。

中藥複方組成 多機轉作用佳

問: 「清冠」系列為何這麼有效?

答:通常西藥都是高濃度純化物且靶點專一,有毒副作用大及易有抗藥性兩個缺點。「清冠一號」是中藥複方組成,複方很多成分同時對很多機轉在作用,這就是「多靶點」,是中藥的優勢。
 中藥抗瘟疫從古至今都是運用有多種藥材的複方,有些成分是對抗細菌、有些是防止病毒入侵細胞、有些是防止病毒複製、有些是防止免疫失控。而且中藥還可以有強化身體的作用,比如休克的患者身體循環差無法吸收抗生素或抗病毒藥,這時中藥就能運用促進循環的藥,幫助藥效能順利發揮。

問:中藥這麼有效這樣還需要施打疫苗或戴口罩嗎?

答:當然需要。口罩能幫助空間上的隔離,減少病毒濃度及染疫機會,但並非密不透風,這時疫苗就派上用場。 從研究資訊來看疫苗雖無法讓全體人類免疫,但能鎖定特定的病毒,大幅下降死亡率。
 雖然疫苗也副作用,甚至也有致死案例產生,會造成部分族群不信賴疫苗,包含自體有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族群可能擔心免疫反應而選擇不施打疫苗。但這並不妨礙疫苗的價值。但我們需要有好的口服藥來照顧這些小眾,如果能夠減少疫苗的副作用,幫助這類族群能降低疫苗引起的不適與減少併發症,會是防疫上大大的加成作用。

問:未來有無可能讓民眾自行選擇服用口服藥或施打疫苗?

答:研發「清冠」系列就是為此目的。好的口服藥須有兩個效應,一是能減少輕症患者轉重症,防止死亡;二是阻斷已有感染接觸之高風險族群(特別是已經感染病毒,進入在潛伏期的民眾)發病。兩年前還沒疫苗時,我們即著手研發「清冠一號」,希望減少感染後併發症死亡人數,避免醫院量能的崩潰,到今天這個目的依然存在,而且證實有效。其次是預防是高風險族群染疫,通過實際觀察到許多國家的駐外代表處的防疫經驗,預防性用藥確實有效讓高風險族群不發病,所以提早給藥,能大幅降低醫療資源耗損,目前已確認「清冠一號」、「清冠二號」能解決這些問題,剛好補足口罩、疫苗後面的缺口。而清冠價格也僅有西藥「輝瑞」口服藥「Paxlovid」的十分之一,能正向幫助大量家庭與個人。

中西醫合作 中藥研發新模式

問:以後有可能研發應用於日常保養預防用的「清冠四號」嗎?

答:「清冠一號」是一種嶄新的中西醫合作中藥研發模式,其有效率與研發成功機會相對比以往高。本所已選定部分國人常見的重要疾病來做計劃,比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先解決這些全球老年化社會一定會面對的問題。所以目前並沒有規劃研發保養防疫的「清冠四號」。

問:什麼是嶄新的中西醫合作中藥研發模式?

答:是中西醫互相了解的基礎,唯有西醫和病患家屬都能理解中醫要怎麼做,才能建構良好的合作。從2003年的SARS開始,三軍總醫院一直是防疫、抗疫的重點醫院,直到這次疫情發生,已累積很長時間的溝通、互信、合作。在此基礎下,藉由會診大量病人了解中藥處方的療效,並經實驗室確認討論品質控制重點的共同指引後,授權藥廠試生產,每家藥廠生產的產品都須通過實驗所的確認後才會協助出示檢測結果給衛福部,最終由國家藥證審議機制來確認是否有符合標準。所以每家藥廠的標準幾乎一樣,這是我們臺灣的驕傲。

問:未來其他的研究計畫都是依照這種研發模式嗎?

答:實際上已有啟動幾個計畫。2020年2月20號敝人到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任職,在3月17日國醫節啟動了新冠肺炎的攻頂計畫,在了解研究人員的能力與專長後快速進行整合。本研究所裡的同仁都很優秀,且不辭辛勞,長時間沒休假且工作到非常晚,才有「清冠一號」的誕生。
 「清冠一號」外銷的授權金僅是新台幣100萬元,而有些藥廠在重覆驗證的過程檢測費用已遠超100萬。台灣的科學中藥廠研發能力尚不如國際諸多藥廠,所以目前是以國家立場協助藥廠研發,產出的成果讓國人與全球都能得到好處。
 目前本所內優秀的同仁已組織了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癌症的攻頂計畫,也有一個眼睛疾病的計畫正在啟動,一但有成果就會如同「清冠一號」一樣,以台灣為基地、全球為市場,走入國際。

中藥新里程碑讓世界看見中醫

問:「清冠」系列的出現,您認為對台灣醫學界有什麼影響?

答:大家若能持續關注與投入將會是新的里程碑,從「瑞德西韋」、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等西藥,都是老藥新用。因為西藥研發新藥時間都須超過10年,趕不上應對新的傳染性疾病。反而是現在中藥建構了一個新的藥物研發里程碑,不但避開毒副作用,而且又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跟國際上回歸天然藥物的想法。

加上中藥複方有多靶點的優勢,能廣泛在更多適應症上,讓研發成功的藥能用非常久,就算研究人員要修正重新建構新藥物研發,也會比純化物的西藥速度快很多。這也是建立起一個模式模範讓大家知道中醫已經不一樣。

問:「清冠」系列除了對台灣醫學界的影響外,是否也影響國際用藥觀念?

答:確實如此。2019年我被邀請到德國柏林參加世界衛生高峰會,在一百多個個參與國家會議上,第一次討論傳統醫藥。當時我代表中醫藥界演講,演講題目是?利用中藥在中西醫合作治療癌症上的成果」,與會學者都很感興趣且受到柏林的媒體關注採訪。國際學者對中醫藥的興趣與認同感比過去增加非常多。

疫情期間,有些藥廠起初想把「清冠一號」定位在海外華人市場,後來卻發現華人之外的各族群也喜歡用。尤其世界衛生組織的對傳統醫藥的策略,也有所助長。起初中醫藥在國際上被稱為?互補及另類醫學」,後改為?互補及替代醫學」,現在常用的名稱為?互補及整合醫學」。名稱的變化顯示全球對中醫藥,對傳統醫藥的觀念正在改變。

分級分類 提升本土藥材競爭力

問:今年 1 月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與屏科大合作研發中草藥栽種技術,這是否表示臺灣「清冠」系列配方及其他中藥從本土自產是最終目標?

答:2020年9月授權藥廠取得外銷藥品許可證時,曾與外交部開會討論國際支援的問題。當時衛福部次長何啟功提出,若中藥材受到大陸管制,台灣是否有能力自產「清冠一號」所需藥材。後經評估,「清冠一號」所須的藥材皆可在台灣生產,外加陳瑩等幾位委員在立法院的質詢時希望本所能創造農民、原民和台灣本土的中草藥更良好的發展,於是我們就持續關注不只於生產,品質還要比中國大陸進口藥材好。
 台灣在清代前被稱為瘴癘之地,有很多登革熱、瘧疾等問題,所以感染性疾病藥材的生產與使用在台灣原本就十分充裕。為了讓本土藥材產量增高、品質穩定,本所就和台灣農業專業的院校合作,發揮彼此在農業和中醫藥領域的專長,共同解決學術上的基本問題,協助農民和原民生產。去年我拜訪農業相關院校如屏科大、中研院的農生中心,期望藉由團隊合作,分類分級思考,發展對台灣具有競爭力的一、兩百種藥材,讓未來本所研發的中藥都能由台灣本土自己生產供應。

問:能解決道地藥材技術上的問題嗎?

答:可以解決的。過去我們講四川藥材,實際上四川只是集散地,各地的藥材送到四川成都荷花池市場,產地未必是四川。台灣農業技術首屈一指,任何作物到台灣都栽種非常好,所以只要控制好條件、了解需求的品質,加上由本所指導強化種植技術與應用,即能降低成本、增加產能,甚至性價比能超越大陸,如此台灣藥材將具備十足競爭力。

問:這樣會不會影響現有中藥商的生存空間?

答:我想不會。因在原有的市場發展上,透過學術的研究加值,創造更大的市場,這時不管是對中藥商、農民、生計廠、藥廠等都能共同獲益。

中西醫界合作 以患者為本位

問:您認為台灣中西醫界是否在對抗?

答:應該說從來都不需對抗,只是因為互相不了解形成了隔閡。醫生應以病人為中心給予最適合的醫療途徑,病人得到適合的照護,無論中西醫都很值得感謝。

問:「清冠」系列的出現是否促進中西醫合作有良好的進展?

答:是。以三軍總醫院為例,2020年2月到4月時,西醫只能用類固醇、奎寧等藥治療患者,患者恢復有限造成醫護人員極大壓力。4月發現「清冠一號」有效後,感染科醫師和護理人員會詢問病患有無意願服用中藥,這就是很好的以病人為中心的合作過程。所以後來擴展到15個教學醫院、集中檢疫所、其他平台的醫院,兩個多月治療患超過千位病患,這也顯示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是所有醫師都能接受的。

問:目前台灣還是有些人不相信中醫,您有什麼想法觀念想傳達給社會大眾?

答:這些事不必勉強,很多人是碰到問題並吸收新的資訊才會改變。其實中醫一直在我們文化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歐美,醫護人員會給生產後的女性喝冰果汁,而在華人世界中,沒有任何一位產後女性會喝冰果汁。在生命醫學知識的文化傳播中,十分清楚內外在環境因素的改變,產生刺激導致循環改變,尤其產後虛弱時,更容易讓微生物入侵,這都是科學道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