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採訪.撰文/金麗萍
繪圖/游家梅
前所未見的新冠病毒,為台灣醫療界開啟新局。管理界極為推崇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 於1997年市場上普遍談論「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時,在他的遺著《創新的兩難(Innovation’s Dilemma)》中,大膽提出「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25年後的今天,台灣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以「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之姿,開啟序幕,走進西方大藥廠既有的競技場內,再以「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的模式,與輝瑞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維(Molnupiravir),正面對決,拉開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場擾亂全世界的新冠疫情,為台灣中醫藥打造主場優勢。不僅如此,新冠病毒引發的後遺症、長新冠,更突顯中醫藥全人全科的治病強項。
此際,一股豐沛的醫療能量,正加速醞釀集結。龐大的慈濟醫療勢力、產業覺醒、民間力量……,正以市場為筆,大勢為墨,振筆疾書台灣中醫藥版的「破壞性創新」,重塑台灣醫療樣貌……。
政治力、科技力、專業力 清冠一號輸在哪裡?
新冠大難當頭,這次,台灣中醫藥終於進場了。
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與外商輝瑞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維(Molnupiravir)同列為「國家防治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公費給付抗病毒藥物。只是,預算的經費規模不成比例。要問的是:在政治力、科技力、專業力三力中,清冠一號輸在哪裡?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強調,中醫治療瘟疫,已具有幾千年的臨床經驗,中醫藥之於病毒,具有專業主場優勢;清冠一號建立的臨床科學數據,也已清楚彰顯科技力;看來,只有政治力不足,可以說明預算嚴重傾斜的現況。
建構政治力 檢視指標看預算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委員陳瑩在社群媒體指出,「清冠一號的公費支出近1.3億元,與西藥抗病毒藥物204億元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陳瑩所言不虛。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的公費預算,不及西藥的1%。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7月20日為止,今年總計領用人份,輝瑞Paxlovid約為32.6萬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維(Molnupiravir)則約為7.6萬人份,總計約40.2萬人份;以每人份新台幣2萬元計算,約80.4億元。而80.4億元的國家預算,對台灣434萬確診民眾的意義為何?不論是用於預防或治療,以清冠一號每人份2000元計算,有402萬的確診民眾,可以公費服用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可嘉惠的民眾,約是輝瑞、默沙東抗病毒藥的10倍。只可惜,目前,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公費領用僅約9萬多人份。
提升健保利用率 厚植科技力
據柯富揚表示,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採中西合治模式,建立臨床數據;近來,不論是新冠病毒、新冠後遺症、長新冠,一再突顯中醫藥的治療專長,有利提升民眾中醫藥的健保利用率;柯富揚認為,此將厚植中醫藥在健保資料庫內的科學數據實力,以專業力進一步磨利中醫藥的科技力。
病毒亂世中 中醫藥走出同溫層
可喜的是,中醫藥的市場接受度,開始走出同溫層。疫情期間,除了市井小民四處求問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西醫背景出身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吃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確診解隔離後的柯文哲,與中醫師同台接受《療日子》訪談,分享確診服用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的經驗,柯文哲指稱,自己每天喝3~4包,且服用了4~5天。
台灣「清冠一號」的相關報導,也登上台灣美國商會發行的Taiwan Business TOPICS刊物。文中,並陳各方意見,該文作者Matthew Fulco於文末特別提及「Whil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RICM101 is cheaper than Western antivirals, the fact that it has not undergone the same level of rigorous scientific review as those drugs could limit its international ac-
ceptance(無疑地,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比西方抗病毒藥物便宜,但它沒有如西藥一般經過嚴格的科學審查,此一事實可能會限制清冠一號的國際接受度。)」對於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的科技力,作者雖有不同見解;但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的能見度,終究再一次被提升。
中醫健保利用率民國110 年、民國111 年1 月至5 月比較
⊿ | 民國110 年1 月至5 月 | 民國111 年1 月至5 月 |
---|---|---|
看診人數 | 3,691898 | 3,840,833 |
民國110 年12 月戶籍人口 | 23,375,314 | 23,375,314 |
健保利用率 | 15.79% | 16.43% |
▲資料提供: 中醫師全聯會
新冠變種+後遺症+長新冠 沒完沒了
醫界新難題 中醫藥端解方
自2019年迄今,新冠病毒已造全球5億6千多萬人確診;從病毒的變異發展,到新冠後遺症,乃至於長新冠,由病毒而生的醫療命題,不斷湧現,意味著:中醫藥的主場範圍愈來愈大;中醫藥界肩頭責任,也愈來愈重。
據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在「新冠後遺症中醫來治療」記者會上表示,中醫治療瘟疫,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而新冠後遺症、長新冠,更是中醫藥的強項。不論是新冠後遺症,或是長新冠,是涉及多器官、多系統,完全契合中醫的治病理念,強調跨科別的全人治療。
輕忽後遺症 長新冠上身
柯富揚強調,新冠確診者在解隔離後,仍會留下許多後遺症,正是中醫所說的餘毒或是餘邪未清,包括疲倦感、咳嗽、胸悶等;這種症狀,若遲遲未處理,持續長達12週以上,就是長新冠(Long Covid);所以,絕不能輕忽,應把病毒清乾淨,扶正去邪,將身體調整好。
發生率約10-20% 長新冠持續糾纏確診者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指出,根據WHO統計,長新冠發生率約10-20%。也就是說,以目前全球確診人數為5億6千多萬人(以2022年7月20日止),那麼,長新冠患者達5千6百萬人到1億1千多萬人。
發展本土中草藥 需要「破壞性創新」
東方艾草 突破西藥新藥開發框架
當國藥「清冠一號(NRICM101)」以中西醫合治模式進入西醫新藥臨床研發流程,建立「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典範時,台灣慈善機構花蓮慈濟醫院卻採「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以全民利益為優先,在本土中草藥的研發上,擺脫西方商業世界的新藥開發邏輯,希望以取之於大地的本土中草藥資源,嘉惠社會大眾。
新藥開發 商業世界外的另一條路線
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資料,新藥開發主要階段包括:藥物探索(Drug Discovery)、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臨床試驗(一、二、三期),上市後監控等,平均花費的時間是:11.4年-13.5年,耗費約18億元,而成功機率只有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二。於是,在此新藥開發標準流程下,一顆新藥理所當然要價昂貴;只是,吃得起的人,少之又少。
多數人需求不被滿足時,破壞性創新於焉產生。據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何宗融表示,2020年在慈濟大家長證嚴法師的建議下,慈濟將艾草加入抗病毒中草藥複方「淨思本草飲」;近期深入研究,發現艾草萃取物能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小鼠的運動功能,並減少腦部黑質緻密區域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現在,花蓮慈濟並已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
教學醫院 該遵守SOP或建立SOP?
花蓮慈濟醫院的這項發現,已是新藥開發的重要基礎。但何宗融強調,慈濟是慈善機構,以救人為念,將艾草研究成果公開,進而走入臨床,為的是嘉惠眾人。何宗融指出,花慈院長不斷強調,花蓮慈濟醫院作為教學醫院,不是一味地走SOP,而是應擔負起建立SOP的責任。